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内部问题亟待解决,这将成为今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中国外贸发展环境的真实写照。2012年,中国外贸如何在内忧外患中实现突围?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只有按照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政策,对外贸企业成本、金融服务、贸易便利等项目进行调整,中国外贸才能在2012年踏平坎坷成大道。
霍建国:保持弱势格局下的稳增长
2012年以及未来2年~3年间,我国对外贸易将持续面临艰难的发展环境,保增长将成为主要的调控目标。要充分认识到对外贸易的积极作用,适时预调、微调有关政策,调动企业出口的积极性,形成有利于扩大出口的良好环境,加快构建新的出口竞争优势,要重点落实好下列各项工作:
一是保持宏观政策稳定性。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对企业的发展尤为重要。首先,要保持出口退税政策的稳定。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已先后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了7次较大的调整。在当前形势下,不宜再对出口退税政策进行负面调整,如有可能,应适当提高附加值较高的机械设备、汽车类产品及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退税率。同时,要完善退税机制,加快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其次,要保持加工贸易政策的稳定。主要是避免禁止类项目的增加和保持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稳定。最后,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适度稳定。尽可能减少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经营风险。
二是缓解成本上升的压力。原材料、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上升是影响我国对外贸易增长的主要因素。政府有必要辅助于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发出稳定劳动力成本的积极信号,避免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同时,要加强对劳动力社会福利、医疗、居住等方面的保障力度。同时,政府需要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规模和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控制通货膨胀,从而缓解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压力。
三是加强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信贷政策和金融支持不到位仍是首要困难。“非常时期”更有必要保证对外贸企业的金融信贷支持力度。首先,加大对有产品有市场出口企业的信贷支持。搭建融资平台,设计信用结构,加强窗口指导,对符合要求与贷款条件的企业,其生产经营所需信贷资金,要及时办理。其次,发挥进出口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功能,提高专项信贷规模,为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再次,对进口国家鼓励的先进技术设备等提供优惠贷款、低息或优惠、专项贷款等政策。最后,设立外贸企业风险基金,为企业因汇率变化、违约等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风险保障。
四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中小企业需要的支持主要在于政府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如加大信贷支持鼓励各类商业性、政策性银行和保险机构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全面的融资服务;发挥好现有贸易平台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推介、谈判、交易的机会;建立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加强风险监控等。
五是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要转变观念并减少环节;积极推进各种便利化通关措施,深化分类通关改革,减少工作流程,推进税费电子化支付,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通关成本;积极通过自贸区谈判提升我国对外贸易制度环境的国际化水平。
张燕生:加快外贸调结构、转方式进程
2012年我国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主要是长期趋势发生了变化,采用传统的稳出口政策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建议要应避免短期制定的临时性措施成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的长期障碍,而应将重点放在加快结构调整和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上。
具体分析来说,目前外贸出口的逆境对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十分有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逆境中需要转变的是政府,政府要转方式,即政府要像2009年的浙江和江苏很多地方采取的政策,政府要下企业、服务要促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稳出口。
之所以要强调政府的转方式,是因为政府容易在此时容易出台以稳出口的短期临时性政策,而这种政策长期将会转变为长期转方式、促改革和调结构的障碍。进一步讲,危机管理的政策应该是逆周期调节,而不是顺周期调节。当前我国出口形势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难以适应,出口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方式转换和结构调整,如代工很难继续,低成本结构很难继续,价格竞争很难继续等,而不仅仅是外需恶化的问题。此时,作为政府,应该鼓励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协会在帮助企业调结构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寻求新一轮优惠政策竞争上做文章。
此外,政府一定要相信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最需要的就是减税负、易融资、少管制、促创新、机会公平。在困难的时候,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一定要彼此相信,互相扶植,同舟共济。
王受文:稳外贸商务部三方面着力
虽然国内外形势严峻,但中国外贸还有较大增长空间,因此,2012年商务部将从优化布局、调结构、促平衡三方面分别着手,制定政策或推动相关活动,保证我国外贸2012年平稳发展。
优化布局。今年商务部将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优化国际市场布局,找出一些重点国家或经济体作为主要优先区域进行开拓;另一方面,则是优化国内区域布局。目前,沿海地区外贸发展遇到的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越来越大,可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却仍难以改变招工难的现状,但同时,内陆一些省份,却存在劳动力充沛、价格低、土地资源丰富却闲置或利用不充分的情况。如此背景下,相关部门有必要出面引导外贸企业订单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后期,商务部将召开全国流通会议,就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问题进行讨论,推动沿海外贸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布局。
调结构。商务部、发改委等十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指导意见》。对为什么要转变、怎么转变、主要措施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等内容做了详细解读,为外贸企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其中,特别提到了“三项建设”,包括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建设。即在产业集聚的区域,以地方政府资金引导支持进行设计、培训、营销、检测的平台建设;贸易平台建设。即发展如临沂家装建材市场、白沟箱包生产市场的专业市场对外贸易作用,通过提高相关产品档次,加大海外营销宣传,将其培养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政府已经指定了4家电子商务网站作为外贸企业优先开拓的网站。
促进对外贸易平衡最重要的是加大进口。未来我国要加大进口的的产品主要是石油、铜等基础原材料;对产业结构调整十分重要的关键零部件、先进技术设备和消费品。后期,随着人民币升值趋势的愈发明朗化,我国进口更加有利。今年1月1日,我国已对730多个产品实行了进口暂定税率。这个暂定税率平均是4.4%,较低的税率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扩大进口,其他还有通过加快保税区的建设扩大进口。
裴长洪:寻求外贸转方式明显的突破
鉴于今年我国面对的国际经贸环境将比去年更不确定、更不稳定、更不宽松,外经贸工作也需要付出更艰巨的努力,特别是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应有更明显的突破。
2012年,中国外贸应加速产业转移,实现沿海与内地企业的双赢。目前,沿海企业已出现向研发、物流、营销、创意等服务功能转变的趋势,而这也将成为未来产业转移的主流。因此,应鼓励沿海地区的商务部门总结企业的经验,加快沿海企业向内陆转移,或通过生产自动化即资本替代人工实现技术升级以外,可以通过专业分工、生产外包的方式、针对性选择和建设一批服务性制造企业,通过他们建立与内地企业的分工合作关系,这不仅可使中西部分享开放经济的利益,同时也实现东部母体企业的转型升级,开创成本较低的转型新途径。
2012年,商品市场可以成为国际交易新平台,从单个企业经营外贸到整个商品市场经营外贸,实现经营方式和竞争方式的转变。同理,出口加工区也应摆脱单一报税加工功能,转变为保税加工、保税物流、研发、检测、维修、售后服务等多功能经济区域,有助于丰富区内企业经营多样化,延伸区内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展出口加工区作为国际商务平台的功能。
2012年,贸易企业应增加物流、商业融资、出口代理等多项生产性服务内容的供应链机制,这不仅能提高流通效率,而且降低了原来的隐形成本,保持我国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在生产环节短期内难以提高制造技术突破生产效率瓶颈的约束条件下,通过在流通领域创造降低成本优势,为外贸企业创造回旋空间。
2012年,应发展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创新贸易方式。建议商务部加强对全国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领导,早日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互联互通。
2012年,应扩大加工贸易产品转内销,为培育国际竞争力寻找新途径。今年应继续推动加工贸易出口产品转内销,继续创办各类平台和商业渠道,特别是应在内地省区建设这种平台,探索物流和商业模式,使外销产品更顺利进入境内市场。
陆燕:稳定外需应对要主动
世界贸易形势及发展格局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将对我国外贸发展产生影响。如何更好地稳定外需市场,需要增强应对工作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首先,要密切跟踪世界经贸形势的变化,同时保持外贸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巩固并扩大国际市场份额。
其次,在保持出口稳定的过程中,要积极推进市场多元化的战略,在重视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因为在可预见的将来,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国要把握新兴市场国家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大力开拓新兴经济体市场,尤其是要大力开拓增长较快、潜力巨大的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
最后,坚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积极应对贸易摩擦。随着我国产业升级,资本密集型和高技术型产品的竞争力不断加强,加上发达国家在推进产业回归再造,中国所要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将愈发严峻。特别2012年还将迎来美国大选,受政治压力驱使,美国在贸易领域的执法行动将更加强硬,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将处于高发期。对此,我国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准备,积极通过多边、双边等途径积极应对。在解决争议时,注意兼顾和平衡各方利益,求同存异,以理性、合规的方式处理彼此的纠纷与摩擦,努力不使它们影响我国与贸易伙伴经贸关系发展的大局。